中水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的应用
2020-07-11
1、中水回用技术存在问题
尽管当前中水回用设备技术较为成熟,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,主要表现在:开发初期投资成本较高。国外中水价格是自来水价格的80%左右。而我国中水成本偏高,一些小规模中水回用工程甚至超过了自来水价格,因此没有竞争优势;另外水源不稳定,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,导致运行成本高。技术安全性上需要完善。如采用紫外高级氧化技术深度处理二级出水,具有工艺简单,降解彻底的特点,但必须保证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,并且要及时清理反应器内的污垢以保证紫外灯的高效降解杀菌性能;采用臭氧法也需较高的投量,但当臭氧投加量过高将产生一定的氧化副产物,导致出水的生态毒性有所增高;采用膜技术生产中水,超强度、超负荷运行会使膜产生机械性损伤,导致泄漏等;膜污染会造成膜表面渗透压增大,减少传质推动力,增加膜分离阻力,污染严重时会破坏膜分离功能;采用SBR技术需要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,并且除磷效果较差。
2、污水回用技术及工艺
2.1 污水回用技术
污水回用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发展基础上的,其回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要比饮用水处理技术灵活的多,处理单元的组合方式及具体的工艺流程要比饮用水处理技术多得多。通常的污水一级处理技术对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是有限的,一般处理出水要经过深度处理才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残留污染物质,使其达到小于回用水质标准的要求。因此一般的污水回用技术均是建立在一级出水的基础上,后续处理技术有混凝沉淀、生物处理、过滤、消毒与膜处理等其它处理技术。
2.2 中水处理工艺
当混凝与沉淀工艺结合采用时,混凝包含着混合、反应、絮凝和凝聚过程,投加的混凝剂量也较多。当微絮凝与过滤工艺结合时,混凝仅包含混合、反应、微絮凝阶段,投入的混凝剂量较少。分普通过滤、微滤和超滤。普通过滤常用的装置是普通快滤池、机械压力滤罐;微滤的装置有蜂房过滤器、精密烧结棒过滤器、膜反应器等;超滤的装置是膜反应器,按膜的形态分,可分为中空纤维膜、板式膜、管式膜等。微滤和超滤一般用于小规模中水回用。按微生物的结聚状态分类,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,以微生物的好氧性分类有厌氧法和好氧法。常用的装置有生物接触氧化器、生物转盘、活性污泥池和水解酸化池等。另外还有以生物处理为主工艺的一体化装置或组合装置等,如膜生物反应器。
3、中水处理技术分析及应用
3.1 物理化学处理法及工艺分析
物理化学处理法是污水通过化学混凝反应和物理沉淀、吸附、过滤、消毒的联合处理方法。以混凝沉淀(气浮)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技术相结合的基本方式,污水通过添加絮凝剂和助凝剂充分搅拌,实现混凝,再经过沉淀、过滤和消毒处理,达到回用标准。该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处理优质杂排水,可间歇运行,不需污泥处理。适用于处理规模较小的中水工程,主要特点是处理工艺流程短,运行管理简单、方便、占地相对较小;但相对于生物处理来讲,运行中药剂费用高,并且出水水质受使用混凝剂种类和数量的影响,有一定的波动性,对有机物去除较差。
3.2 生物物化处理法及工艺分析
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微生物、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处理,利用微生物的吸附、氧化作用,分解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。在中水工程中广泛应用,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,满足水质标准中的有机物含量标准。生物化学处理法是生物处理和物化学方法的联合处理方法,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通过化学混凝反应、沉淀、过滤、消毒的处理方法,该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有机物污染较重的污水,适用于处理规模较大的中水工程,主要特点是出水水质较好,较为稳定,运行费用相对较小,尤其是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工程;缺点是需进行污泥处理,易产生臭气,运行管理比较复杂,占地面积大。
3.3 反渗透技术及工艺分析
在压力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,浓溶液的化学势高于稀浓液,因此溶剂流动方向是从稀液向浓溶液,当达到动态平衡时,此时的压力为溶液的渗透压;如果在浓溶液侧外加压力,且压力大于渗透压时,浓溶液的化学势会低于稀溶液,溶剂向稀溶液方向流动,这一过程是渗透的相反过程,称为反渗透。反渗透(RO)是十分有效的膜分离操作单元,半渗透膜是整个技术的关键,膜组件的抗污性能、透过率等重要指标决定了整个工艺的处理效率。反渗透技术在除盐的同时,还可除去水中的微粒、有机物质、胶体物质,这是其它工艺所不具备的。但是,必须经过预处理,才能使膜组件不被损坏,保证RO长期安全运行。该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含盐量比较高的污水,适用于处理中等规模的中水工程,主要特点是出水水质较好,较为稳定,缺点是投资较大,运行费用相对较高。